烤冷面是年轻人非常喜欢的路边小吃,便宜美味。但最近一篇“做烤冷面的人,枪毙100次也不解恨”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疯传!
微信疯转的文章
文章通过燃烧、浸泡、面筋成本分析等判断,质疑生面片里面含有硼砂。
不少网友直呼!黑心商贩,以后再也不吃烤冷面了!
今天再次想翻看此文章时,发现文章居然被发布者删除了。
真相到底[百家号vnmp.cn]是什么呢?
为此,法制晚报记者分别网购了4份烤冷面样品、两份烤冷面小摊样品,准备进行硼砂检测。
网友质疑 烤冷面面片添加硼砂我们来看看原贴是怎么说的?
发帖者表示,市售烤冷面面片来源不明。网友同时发了实验照片用以佐证。
(发帖者的实验图)
在火烤实验中,发帖者称他用1500度的高温对生面片炙烤一分钟,面片没有[百家号vnmp.cn]烧穿,炙烤时散发出刺鼻气味。
(发布者的实验图)
在水泡实验中,发帖者将生面片浸泡12小时后,液体较混浊而且表面有浮沫,气味也非常像医院里的消毒水。网友质疑生面片里可能含有硼砂。
(此前发布者文章的截图)
对不少上班族来说,下班路上一份烤冷面就成了晚餐。听说烤冷面存在安全隐患,记者决定购买几份样品去检测。
法[百家号vnmp.cn]制晚报记者先在网上购买了4份样品,分别来源于辽宁省铁岭市,吉林省长春市、通化市,还有北京的房山区。两份小摊样品分别购自东四环地区。网售烤冷面片价格不高,价格在0.48元至1.5元之间。
4份烤冷面中,3份注明了面片成分,有注明“小麦粉、淀粉、碱等”;有注明“水、盐和精致小麦粉”,没有其他添加。
实验开始[百家号vnmp.cn]>>>>燃烧实验
>>>>烤冷面面片 单面烤无法烧穿
为验证网帖的说法,《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先进行燃烧实验。烤冷面的面片大概20公分长,15公分宽,每张面片有3毫米厚,面片纹理呈条状,用手按纹理撕开,即为面条。
(记者实验)
记者先用打火机对生面片的一面进行炙烤,当火焰接[百家号vnmp.cn]触到面片时,面片立刻变黑,然后升起大量白烟,不过没有刺鼻气味。
逐渐炙烤过程中,火焰接触部位慢慢碳化。
(记者实验)
炙烤5分钟左右,面片没被烧穿,但另一面已经变干。
记者调换炙烤部位,过了一分钟后面片被烧穿,此时能闻到烧糊气味。记者品尝烧焦部分,发现没有异味。
>>>>分析
>>>>通过燃烧、气味判定成分太主[百家号vnmp.cn]观
华东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刘少伟表示,虽然火焰炙烤会将生面片表面烤得焦糊,但是仅通过这一现象不能证明这些面片中含有有害物质,“蛋白质经过炙烤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有机物的炭化。”而且烤冷面的面片是双层的,比较厚,一分钟烧不穿也不能说明问题。
另外通过燃烧所产生的气味就来判定里面的成分,这样的方[百家号vnmp.cn]法也太主观。“蛋白质燃烧都会有气味,但是不一定都像‘烧头发’一样,不同的冷面里面添加的成分并不一样,所以燃烧时产生的气味肯定也有差别。”
>>>>硼砂检测
>>>>6份样品均未检出硼砂
6份样品:网购4份样品,分别购自福慧养生吧的东北正宗韩国烤冷面片(¥13.98)、购自味美哆食品超市的味美哆韩国朝鲜东北[百家号vnmp.cn]正宗烤冷面(¥15.00)、购自东北珍特产食材店的正宗韩国烤冷面片(¥8.66)、购自东北小子厨房的烤冷面片东北小吃(2000克 ¥12.50)、记者在东四环小摊购买样品两份
检测试剂:硼砂快速检测试剂盒、PCS型多功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
(检测人员取样)
检测单位:北京智云达食品安全检测中心(使用快速检[百家号vnmp.cn]测方法,属于初筛,只对样品负责,检测结果不具备法律效力)
6份样品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
>>>>结果分析
北京智云达消费者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检测工程师杨宇斯告诉法制晚报记者,本次检测的6个样品均未检出硼砂。
(检测过程)
从产品配料中可以看出,有些是小麦粉添加了碱,有些是添加了盐,添加了碱和盐,都能让烤冷面更筋道[百家号vnmp.cn]。
北京智云达消费者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技术经理、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张玉萍告诉法制晚报记者,硼主要存在于矿床中,是制造光学玻璃、珐琅和瓷釉的原料。硼砂即四硼酸钠,是一种化工原料,也是一种外用消毒防腐剂。
以前曾有报道不法商贩在自制面条、肉丸类等食品中添加硼砂。我国禁止在食品中添加使用。
该类信息真假掺半 [百家号vnmp.cn]缺乏有效把关人从实验可以看出,网传的烤冷面筋道可能是添加了硼砂是站不住脚的。路边摊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问题,但网传文章因为没有进行详实、科学的验证和检测,不能证明烤冷面有安全隐患。
食品中非法掺入硼酸,可以改善口感,增加食品韧性,吃起来更筋道。建议消费者不要一味追求筋道,尽量去大超市购买。尽量不要购买久煮[百家号vnmp.cn]不烂、过于筋道的面食。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洪忠说,和普通民众生活相关的题材,都能够引起很强的扩散。包括这一类关于食品安全的新闻,都有同样传播效果,这类信息几乎都是真假掺半,缺乏有效的把关人,以个案代替本体。
大部分网友只关注信息的惊悚程度,不关心信息来源。还有一点,网民的素养问题需要提高,要[百家号vnmp.cn]具有鉴别力。
更多热文编辑:张祺舜 责任编辑:陈晨
来源:法制晚报
觉得不错,请点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