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上海小笼包?

ongwu 发布于 2024-07-19 阅读(74)

编者按:在上海,小笼包的起源拥有一套脉络清晰、细节丰满的故事,与之相关的几家老字号也闻名遐迩,地位超然。几乎没有人会想到去质疑它——除了Chris这样的“老外”。

Christopher St. Cavish是一名作家,西餐厨师,也是我们见过最硬核的小笼包爱好者。在2017年,他带着量尺与电子秤,完成[百家号vnmp.cn]了火遍上海的小笼包大型评测

评测爆火之后,很多人称他为“最懂小笼包的老外”,但Chris自己觉得,他对小笼包的知识还有许多空白之处。比如,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小笼包究竟是谁发明的?

在钻进图书馆,查阅各种档案之后,Chris确实有了些新发现,以及,一些可能,也许,会让部分上海人感到被冒犯的结论

这些发现[百家号vnmp.cn]也许并不足以颠覆现有的小笼包历史,但的确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角:我们最习以为常的那些故事,不一定等同于真实,在历史的缝隙里,也许还藏着另一些不为人知的可能性。

这个故事我听过很多次了。

1870年代,有个十几岁的南翔小吃店老板把“大肉馒头”由大改小,在里面灌了“汤”,发明了“小笼包”——当今中国最著名的美[百家号vnmp.cn]食之一。

只不过,在我这个自封的“汤包警察”看来,这个版本未免太简洁漂亮,以至于有点……可疑。

这种官方说法在相关文章中屡见不鲜,还被刻在古猗园一尊纪念雕像的牌匾上,以示其商标的合法性:此乃正宗继承人。但,这反而让我心生疑窦。

古猗园中的南翔小笼创始人黄明贤雕像

我得好好调查一番。

那么年轻的小伙子能做出那么[百家号vnmp.cn]大胆的创新——一下子就把大肉馒头改成了薄皮、灌汤的小笼包?

难道,这一带当时已有的其他薄皮汤包一丁点儿都没影响到他?难道,他所在的大环境就没有任何意义吗?

创新的历史往往意味着循序渐进的一系列变革,是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积累的改良进程,而非某个老板的倨傲姿态。

下面,是我发现的事实。

我从研究历史入手。起始[百家号vnmp.cn]略显含糊,但脉络很快就清晰起来了。

结论一

小笼包的历史并非始于黄明贤。他是1852年出生的,那时,小笼包的所有要素都被人研发出来了,哪怕,可能,还没有汇合到同一个包子里。

已经有了肉冻馅的汤包或包子(今天的小笼包用到了皮冻——但和肉冻大同小异);也已经有了核桃大小的蒸包;还有了用死面做的蟹粉汤包;用薄皮[百家号vnmp.cn]蒸包蘸姜醋的习俗已有了数百年历史。

南翔馒头店是上海最著名的小笼包店,众所周知,黄明贤是正宗传人。1900年,他的徒弟吴翔昇将小笼包带到市中心,在城隍庙九曲桥旁开了长兴楼,最终成了今天的南翔馒头店。

经济利益,在这段历史里不容小觑:2019年,南翔馒头店把另一家餐饮公司告上法庭,认为被告侵犯了其注册商[百家号vnmp.cn]标专用权。无论历史渊源还是当下业务,南翔馒头店都和黄明贤直接挂钩,最终赢了这场官司。

很好,我想。他们肯定有确凿的史实证据,能证明他们的品牌故事是正确且合法的。所以我就去问了。

该公司发言人的答复是:“史料主要来源为地方志,无法分享,需自行前往调阅。”

行吧……那我就去调阅。

我去了图书馆查史料,多亏了一位[百家号vnmp.cn]对上海饮食史很感兴趣的研究馆员大力帮助。

确实,在《南翔镇志》里有一条有关黄明贤的简短条目,内容如下:

黄明贤(1852-1927) ,原名詹大胜,出生于杭州上四乡农民家庭,由太平军收养,带来南翔。1862年(清同治元年)太平军溃退时,送育婴堂收养。后由老旗杆日华轩糕团店老板黄某领养,改名黄明贤。187[百家号vnmp.cn]1年黄老板病故,遂继承日华轩,改为兼营馒头、馄饨、面的点心店,开始试制紧酵小笼大肉馒头(南翔小笼馒头初名),由于制作考究,注重质量,成为南翔的名点。

这和南翔馒头店的代表跟我说的典故相符。

但这里有个疑问。这本“史料”书籍是1992年编纂的。还有更早的记载吗?

图书管理员继续翻阅史料。然后,我们有了新的发[百家号vnmp.cn]现。

据上海文化出版社1982年12月的《上海土特产指南》记载,据传一百多年前有个名叫陈和的人,在南翔镇开了一家小店。他是南翔第一个卖薄皮小笼馒头的人。后来才陆续有一些大饭店,包括协新馆、日华轩、大庆楼、吴家馆等,家家争做小笼馒头。

从这段记载来看,黄明贤和他的日华轩只是众多追随他人脚步、争夺小笼馒头市[百家号vnmp.cn]场的店家之一。

这段叙述有具体细节、餐厅名称,看起来挺可信,就算不是铁板钉钉的,至少也可供借鉴,并足以使黄家的官方叙事不再成为一家独论,乃至值得质疑。

还有些不太可靠的消息来源(互联网),说陈和是在黄明贤手下的点心师,甚至还说他在黄明贤去世后继承了日华轩。谁也没有证据。日华轩在二战期间被毁了。

结论二

黄明[百家号vnmp.cn]贤的故事完全有可能是真的。但在南翔馒头店时隔四十年后重新进入市场经济、营销手段变得非常重要时,有关黄明贤“发明”小笼包的故事刚好出现在官方记录中,这个故事简直太好用了。

未免太巧合了吧?

陈和是谁?为什么这个比黄明贤更早、但看似没有任何经济价值的小笼包起源的说法,被完全忽略了?

我们现在研究出什么结论了[百家号vnmp.cn]吗?1870年代,南翔肯定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只知道这些——再然后就跳到当下了:我们最终拥有了“上海”小笼包。至于当中发生了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也许黄明贤就是始创人。也许是陈和。但说到底,他们始创的到底是什么?

汤包的形式已有数百年历史,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做法。且不论是黄明贤还是陈和,他们难道真的可以[百家号vnmp.cn]罔顾那些过往的包子,碰巧、独立、自主地“重新研发”了汤包?

或者,更有可能的是,他们抓住了当时的热潮,做了一些小调整(顶多就是一些小调整),然后在南翔开卖?

还有没有可能——他们只是在别的地方看到了这种汤包,但作为第一人,把它们引入了上海?

这不就有了争议!

不过,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这种事是要讲求精准的。[百家号vnmp.cn]这是关于谁能在古猗园立雕像、令其小笼包永垂不朽、让每篇有关小笼包的文章都提到谁的大事情。

我不是说黄明贤不存在,也没否认他卖过小笼包,更不能否定他十几岁就成了厨艺天才,独创的产品流传了一百五十余年。

我只是好奇。

结论三

将任何美食的发明者归功于一个人——包括在古猗园里建一座雕像纪念他——可能不是个好主意。[百家号vnmp.cn]

更有可能的是,在迁都开封后的几百年里,包子文化流传到了江南,许多厨师都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进行了各种渐进式改良,而他们的名字全都湮没在历史之中了。把所有功劳都归于一个人——尤其是在没有非常可靠的书面记载的情况下——好像,是不太公平。

所以,下次你吃小笼包的时候,可以想起黄明贤,或是陈和,但也要记得他[百家号vnmp.cn]们之前的数代厨师,以及他们的奇思妙想,一路回溯到开封定都时。

包子的历史缥缈如坠雾中,不过,有一点是非常肯定的:小笼包可能、也可能不是在上海始创的,但确实是上海让小笼包出了名。

文 - Christopher St.Cavish   译 - 于是

编辑 - 黄穗穗   设计 - 毛毛虫虫

图 - Graeme Kenne[百家号vnmp.cn]dy, 企鹅吃喝后期 - 大桴

一个广播:在小笼包之外,Chris还在写很多有趣的故事。几个月前,他出版了一本新书《洋盘》,写他在中国18年的经历,也写外籍人士在中国的生活百态。

我们的播客one more BITE,邀请Chris一起聊了聊这本书,现已在小宇宙、网易云、苹果播客等平台上线,长按扫码识别[百家号vnmp.cn]即可收听!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